12月2日-12月3日哈罗南宁学生大使代表、家长及学校核心管理团队来到四川,深入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与科研工作者学习熊猫及生态多样性保护相关知识。通过两天的学习,同学们收获满满。
第一天,老师和同学们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跟随从事熊猫科研多年的阮涛老师一起学习熊猫的进化史以及圈养大熊猫的饲养、放归。通过阮涛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了解到了大熊猫是我国的独有物种,已经有800万年的历史,也是我国“最萌外交官”——有许多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们正在世界各国“出差”,成为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这一天的学习中,同学们和老师们也了解到人工饲养大熊猫成为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手段,但放归大熊猫回到自然,壮大熊猫的野生种群,才是大熊猫保护的目标。野化大熊猫通常生活在自然密林中,以竹子为食,由于其他物种及人类活动的破坏,熊猫栖息地急剧缩减、破碎,对大熊猫的生存及繁衍造成了威胁。修护大熊猫栖息地是帮助熊猫放归自然,壮大野化大熊猫种群的重要措施。
第二天,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荥经片区有一群被称为“熊猫捡屎官”的95后科研工作者。他们一直为大熊猫保护默默付出,日复一日地为熊猫栖息地进行修复,运用所学对熊猫的生存状态进行分析、监测……学生大使代表Yoyo Wan、Jerry Wei、Ethan Deng深入四川省荥经县的管护区,进一步探索野化大熊猫的保护。在荥经大熊猫管护站的“最美熊猫巡护员”张冬玲老师和宋心强老师的带领下,实地了解了野外大熊猫的生存条件、习性、饮食; 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熊猫是伞护动物,在大熊猫栖息地还生活着许多珍稀物种,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了更多物种,保护了生态多样性!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进入到了山林,体验了“熊猫巡护员”的一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安装红外照相机,也了解到了为什么需要修复大熊猫的栖息地。
张冬玲老师和宋心强老师介绍到“熊猫巡护员”因常年在野外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每日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十分冗杂,因此很难吸引到人才来到管护区从事熊猫保护工作。目前在大相岭片区仅有三十多名科研工作者,他们大多数为95后的青年科研学者,却需要负责近万公顷的生态保护工作。“生态保护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很多工作可以用高科技就可以解决了。这些栖息地历史上因为人为砍伐、工程建设等原因,从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逐渐退化为只有竹子灌丛或其他灌丛的生态系统,这些区域的植被密度过高,导致动物难以在其中穿行,部分区域在人工恢复时,又补植了高密度的人工纯林,这些经济树种生长极快,密度极高,遮蔽了阳光,导致林下几乎无植被存活。这都是不适合大熊猫栖息的情况。栖息地修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我们需要对高密度竹林和灌丛进行疏伐,补栽缺失的乔木,对修复地块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和数据收集,这些都是高科技手段无法办到的事情,所以,保护区的巡护员们扎根大山,甘守清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就为了大熊猫和他的朋友们有朝一日可以回到自己的家园。”他们呼吁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大熊猫保护当中,为自然保护作贡献。
通过两天的学习,学校代表AISL 哈罗学校认领了将近800平方米的熊猫栖息地作为“实践基地”,参与到保护大熊猫及其他自然物种的行动当中。我们希望通过哈罗学子的努力,在若干年后,有越来越多的珍稀动植物在我们的实验地生活,生长!我们诚挚欢迎更多哈罗学子关注自然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加入到熊猫保护的行动当中,运用所学,与科研工作者一道,为大熊猫及生态保护做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是哈罗南宁学校本学年的重点,学校将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践当中,鼓励学生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奉献社会。